素食理由之一:演化、分類決定,人類應屬雜食
作為靈長目動物的人類,可以進食少量的肉,但不應擅自提陞自己的生態位,向肉食動物靠攏。人類在自然界的進化史已有數百萬年,其間的絕大部分時光,都是作為動物界的一員——靈長目中的無尾的、素食的類人猿在自然界中存在的,直至今天,一味強調社會屬性的我們,仍無法擺脫這種「裸猿」的自然屬性,無論你承認與否,我們都是一種偏於素食的雜食動物。
從解剖結構看,不應過度食肉的本該是我們。 食肉動物因進食的脂肪、蛋白、膽固醇含量高,為防止易腐之肉類在體內停留太久毒化血液,故演化出較短的消化道,約為體長的三倍;食草動物因食物中的纖維素含量高,養分須慢慢吸收,故腸子很長,其消化系統的長度約為體長的十二倍。人是雜食動物,人的腸子長度約為體長的8-10倍,是不是更接近食草動物?
由於消化道長短的差異,肉類在食肉動物體內停留時間只需半天,在人類體內卻需經過幾天漫長的旅程,如有過量脂肪、膽固醇融於血液,就會導致諸如腦溢血、高血脂、高血壓等疾病,肉類中的毒素還會加重肝臟的負擔,弄不好甚至會導致肝癌。
其實,人類的素食本能一驗便知:蒙住雙眼的貓,令其聞生肉如活雞後,食欲大增,聞水果則無動於衷;人卻相反,在自然狀態下,感受不到活體動物的香味,只有經過烹調纔有反應,對水果的芬芳則十分敏銳,這便是人類素食天性的直覺反應。
將肉食的大量攝取看作經濟水平高的標誌,實乃人類的誤解,過度食肉滿足的只是口腹之欲和對飢貧往事的補償,卻背離了人類的雜食本性和自然生態位。
最早將人類的地位確立為靈長目,而非食肉目動物的瑞典博物學家林耐曾經說過:「人類的結構,無論從內在或外表看,若與獸類比較,都顯示出,谷、菜、果乃是他的天然食物。」
素食理由之二:食過猶不及,素食有利身體
經常有人問:你為什麼素食?我說:為了其他生命,更為自己健康。聽聽營養專家的告戒吧:脂肪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%,略低於20%有利於健康,即每人每周的食肉量不宜超過500克,若超過1000克,就意味脂肪攝入量超出,而過度攝入動物蛋白和脂肪的結果將導致一系列的富貴病:心臟病、腦血栓、血管硬化、高膽固醇、肥胖癥……
我們一貫認為,塊大膘肥就是健康,常說,看歐美人多壯呀,人家吃什麼長大的,牛肉哇!但是,現代健康標準不是肥胖,而是勻稱。相反,肥胖乃是一種病——肥胖癥。WHO不久前公佈的人類健康十大危機中,其中一條是:中、高收入國家的大量人群, 因飲食過度而有身體過重、過肥(約300萬人)的癥狀,在歐美,每年至少有50萬人,是因過度肥胖所引起的疾病而死亡。
我素食之後,經常有人不無懮慮的問,營養不足怎麼辦?實踐證明,沒有身體上的任何不適。理論上講,食素,照樣能獲得充分的營養:
首先,素食品的蛋白質相當豐富,各種堅果、瓜籽中的蛋白質達30%,穀物約含10%,豆類中的蛋白質含量更高,近40%,是肉類的兩倍,豆皮的蛋白質更高達50%,且大豆中的蛋白是完全蛋白,更易為人體所吸收。
人們常常用肉類進補,其實,肉類是各種食物中最缺乏礦物質的食品,豌豆、小麥、燕麥所含的鐵是牛肉的兩倍,幾乎每樣植物中的鐵質都比肉類高;再看鈣質,每百剋食物中所含的鈣質(毫克),雞肉為5,牛肉為8,豬肉為12,魚為30,豌豆為71,香菇為125,木耳為207,紫菜為850,無疑,許多植物中所含的鈣質都比肉類高。中國人普遍需鈣,或因愛吃肉而致鈣磷比例失調。
脂肪提供熱量,我們總以為只有肥肉是脂肪,其實,有些植物中的脂肪含量也很豐富,如核桃達66.9%;花生達48.7%,芝麻達48.23%,黃豆達20.20%;脂肪酸共有13種,動物性油脂中含6種,植物性油脂中卻含全部,且動物性脂肪為飽和脂肪,膽固醇含量高,易引發血管硬化、高血壓、心臟病,並利於癌細胞繁殖;植物性脂肪為非飽和脂肪,能促進膽汁酸排泄,減低膽固醇,避免心臟病和各種心血管病。因此,食素不會營養缺乏且可防病,單純攝取動物性食品,卻會營養不良而且找病。
素食理由之三:食素減少毒素,葷腥病從口入
食肉者位於食物鏈的最高環節,現代農業廣施化肥和農藥,食草動物吃植物即家禽家畜吃飼料、人又以動物為食,人便成為有毒物質高度富集的最後攝入者。
毋庸諱言,植物上有農藥殘留,但美國愛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,肉類中的DDT等殺蟲劑殘留物的含量是植物的13倍,即食肉者身上的農藥殘留量可能比食素者高出13倍。更何況植物上的農藥殘留物可以洗滌,動物肉內的農藥殘留物則無法洗掉。
某些商家為了獲取最大利潤,刺激畜禽生長,強迫喂食、注射荷爾蒙、在飼料中加開胃藥、抗生素、鎮靜劑、防腐劑(這類含硝酸鹽的肉,喂貓都很危險)等化學藥品,根本不顧這些化學物質的致癌作用,這樣的肉,您還願意吃嗎?
美國是世界上肉食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,由於過度肉食,在每兩個美國人中,就有一個死於心臟病、高血壓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;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身上有絛蟲;每十名婦女就有一人得乳腺癌;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人得糖尿病;歐美國家人群中的肥胖癥、骨質疏鬆癥簡直比比皆是。攝入過量的葷腥和過多的肉類殘毒,結果便是這些揮之不去的文明病。
素食理由之四:維護生態平衡,緩解承載壓力
「每製作一個漢堡包,就要砍伐掉相當於一塊廚房大的熱帶雨林」。中美洲的瘦肉型菜牛個大肉多,90%出口到美國,美國快餐業風靡世界,卻以中美洲成片的森林被夷平後闢為牧場為代價。為不斷提供快餐用牛肉,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,中美洲已有2000萬公頃的熱帶雨林消失,豈不知,全世界3000種抗癌藥,有70%是蘊涵在熱帶雨林裡的。為生產牛肉漢堡,砍伐森林,滿足了牧場主、食品商的利益,麻痺了兒童的口味,填飽了快餐業主的腰包,卻導致了生物多樣性喪失、地球氣候昇溫等一系列災難;還有這樣的比喻:吃一塊牛排對地球變暖的影響,相當於一輛小車行駛兩英里。我們的嘴通過肉食,不僅在進食森林、海洋,還在進食草原、耕地。
如果把我們本可食用的糧食作為飼料,去再生產,收穫肉產品,在能量上是不經濟的,可養活的消費者數量大打折扣。舉例,我們用100斤黃豆喂豬,能回收12公斤豬肉,喂牛,能回收10公斤牛肉;為吃肉,我們浪費了90%左右的食物,還要以多出10倍的土地來耕種,為了足夠的耕地,人類便要開墾草原、森林,而不去顧及大自然的生態平衡。
近年沙塵暴頻頻,荒漠化嚴重,原因何在?超載放牧。 內蒙古33個牧業旗中,有28個在超載放牧,結果是白災、黃災、黑災接踵而來,究竟是誰破壞了草原植被,導致生態退化?我們的嘴!以往我們總把罪責推到羊的頭上,但正因為我們的口腹之欲,纔刺激了放牧規模的無度膨脹,當牧業生產規模超過草原的承載負荷時,結果勢必是荒漠化。
聯合國規劃署警告,全球33億公頃乾旱牧場,已有73%處於中度沙化。 我國是世界第二草地大國,但家畜的數量隨著人口、特別是人們食肉水平的增長而增長,過度放牧,造成全國13億畝土地荒蕪或出現水土流失,60%的草原退化。國人日益葷化的飲食結構,越來越大的食肉胃口,形成了對海洋、草場、森林、耕地的巨大壓力,「殺雞取卵」、「寅吃卯糧」的消費大潮,加劇了生態失調、國土凋敝。
素食理由之五:素食就是環保,圈養導致污染
為什麼說食素環保?因為食肉不環保!為什麼說食肉不環保?因為我們為滿足肉食消費而飼養了太多的禽畜,現在,全球圈養的牲畜數量是世界人口的三倍。大量畜禽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嚴重。1992年聯合國環發大會通過的《21世紀議程》指出:「地球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,不適當地消費和生產模式,導致環境惡化、貧富加劇和各國的失衡發展」。
1992年流入太湖的畜禽糞便達200萬噸,1993年88萬噸,是工業排污的6-10倍,造成嚴重的富營養化和藻類爆發生長;美國飼養的家畜總數是美國人口的四倍,每年糞便排放高達16億噸;為了滿足肉食,僅北京就飼有260萬頭豬、360万隻雞、20萬頭牛,養殖業每年糞漿的排放量約1200萬噸,最高時達3500萬噸,相當於4000萬人口的污染量。動物身體中排泄出大量硝酸鹽、農藥、生長素、抗生素等化學毒素,滲透到土壤或流入河川、湖泊,滲入地下水,不僅污染水體,更危害我們的健康。荷蘭的畜禽飼養業十分發達,被歐共體稱為「糞肥過剩區」,其糞肥對大氣的污染比汽車排放還多,糞便中的氮和氨以氣態形式進入大氣,甚至形成酸雨,一頭牛每天打嗝放屁所產生的甲烷氣體約200昇,看來微不足道,但全球有15億頭牛,那影響可就大了,因為,甲烷對地球溫室氣體的「貢獻」遠遠超過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。
因過度食肉導致了這麼多的環境問題,所以,作為環保志願者,我寧願少吃或不吃肉。素食者蕭伯納曾說:「一個個體,用行動表現出他的良知,然後再去呼喚集體的良心,沒有什麼比這更強有力的了。」
素食理由之六:降低飼糧轉化,力求經濟、公平
有一次,我在廣播電臺作一個直播節目,題目是「寧可食少肉,不可居無書」。當講到多食肉,會耗費大量糧食時,一位持反對意見的聽眾打進電話,說:「我多吃了肉,就會少吃飯,這不是省糧食嗎?」
看來,問題的癥結在於,人們只知表面現象,而不知食肉背後,我們的生存方式是多麼的不經濟,對糧食的浪費又是多麼的巨大。
任何以動物性食品為主的食物結構,必須以雄厚的植物生產量為基礎,在飼養行業稱肉料比。肉類生產需要大量穀物,在美國每生產1公斤牛肉約需5公斤的穀物,生產1公斤豬肉約需7公斤的穀物,生產1公斤雞肉約需2.6公斤的穀物。中國的肉食消費量是發展中國家平均值的兩倍,超過日、韓,豬肉消費世界第一,但從持續發展角度看,這個「成就」並不值得樂觀,我們如此大的人口基數,全國人民每多消費1磅豬肉,就須多生產250萬噸穀物。
人類作為雜食動物,以五穀雜糧果菜肉蛋奶為食,其中糧、果、菜的攝取途徑是沿著最短食物鏈獲得的,從收益最大化角度講,我們直接利用生產者從太陽輻射固定下來的能量,是最經濟的。因為,提高肉食量勢必損耗更多的糧食。所謂動物性食品,不過是植物性產品的轉化形式,但這種轉化要以大量的物耗:水、肥、化石燃料等為代價;一塊用來養活30個素食者的土地,只夠養活一名肉食者。
為獲得高熱量的動物性食品,發達國家耗用了世界小麥產量的三分之一、玉米產量的三分之二、大麥產量的100%來喂養畜禽,世界約38%的穀物、美國約70%的穀物、中國約20%的穀物是用做飼料,甚至世界上30%的海魚被加工成魚粉添加到飼料中。一些國家的部分人因吃過多的肉而患肥胖癥。因膽固醇過高,全球每年有410萬人死亡,另一些國家的數以億計的人卻因缺糧而飢饉不堪,全球平均每年餓死的人口達300萬。還是WHO提供的數據:目前,全球貧國營養不良的人口約1.7億,2000年因缺糧造成的死亡人數達340萬。電視上不時出現的母子飢餓,體重過輕的非洲難民場面,對照大腹便便的歐美人,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世道的不公平、不道德:可不可以說富國人嘴裡的肉,奪走窮國人手中的糧?
如果我們減少10%的肉食程度,就相當於省下1200萬噸糧食,使6000萬人免於餓死; 如果我們把飼養家畜的糧食都省下來,救濟飢民,全球至少有5億人就能免遭飢饉。為了世界大同,至少,可以從我做起,良心發現,選擇一種經濟的、儉約的生活方式,那就是素食。
每年聖誕節的前一個月即11月25日,是世界無肉日,這是1986年發起於印度的「群眾性」的素食運動,全球共有950萬人響應。素食有助於遏制腐敗與奢靡、減少貪欲和殺戮、增加德行和幸福感。「勿以善小而不為」,愈益普遍的素食行為,堪稱協調天人關係、敬畏萬物生靈、尊重傳統文化、消除世界飢荒的經邦濟世的途徑之一。
(摘自《人與自然》雜誌2003年第5期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